当前位置:首页 随州新闻 曾都 正文

雷暴天气,科学防雷远离雷伤

2010
08/01
21:14
1775
  7月24日,随州大雨如注,一道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伴随着闪电,曾都再发雷击事故一起,我市也进入夏季雷暴天气频发阶段。据随州市防雷办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闪电定位仪观测到我市闪电次数达9765次,全市共发生雷击事故7起,其中重大雷击事故3起,击伤2人,共造成经济损失百余万元。   随州市防雷办负责人介绍,雷电不可避免,但只要认识到位,科学防范,雷灾损失完全可以减少甚至实现零损失。防患于未然,这不仅是相关部门的日常职能,也应成为普通市民的自觉要求。   [b]A 每年雷电损失千万以上[/b]   7月24日下午3时许,我市上空电闪雷鸣。突然一声惊雷,将曾都区平原岗村一居民家的铝合金窗户击中,窗户上方墙壁被击穿一个3200平方厘米的大洞,房内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电话线路遭强雷电感应,损毁严重。市防雷专家现场调查后发现,此次雷击涉及该村30余户,40多台电视机和电冰箱、10余台电脑以及一台碾米机、2台潜水泵严重损害,电话、电视信号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元。   教训是深刻的,雷击事故却远不止这一起。7月17日,随县均川镇一六旬老汉在钓鱼时,遭遇雷击,现仍在市中心医院救治。去年6月19日,两名青年在随州经济开发区两棵大树下避雨,不幸遭遇雷击,导致一死一重伤。   此前的2006年,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关于切实加强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称,随州是雷暴多发区之一,全市年平均雷暴日数36天,最多一年达51天,每年雷电损失均在千万元以上。   [b]B 气象部门年年忙防雷[/b]   防雷减灾作为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虽然我国法律早已明确规定,但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其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监管职能。   随州防雷办主任黄永久介绍,一旦雷击事故出现后,气象局的防雷专家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分析,对事故原因作出鉴定,对存在雷击隐患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然而经常有单位十分纳闷:“气象局还有这个职能?”   其实气象局的防雷工作并不止于此。早在2004年,国务院出台规定,要求新建建(构)筑物必须依照国家防雷规范安装防雷装置。从2004年12月1日起,我市将新建房屋的防雷设施的行政审批权,正式交到气象部门。为此,市气象局专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了审批窗口。   “在新建筑施工之前,气象部门首先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防雷规范的要求,”黄永久说,“只有图纸通过了审核,才能开始施工。施工结束后,气象部门还将对其防雷设施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才能投入使用。”   除了在“准入”上进行严格把关,气象部门每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对现有的建筑防雷设施进行年度检测,而且检测工作贯穿全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必须安装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其中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凡是防雷设施不达标的,都会被要求进行整改。   [b]C 存在不少防雷薄弱环节[/b]   “这几年气象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许多市民和单位的防雷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或存在侥幸心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其实只要采取了科学、恰当的防雷措施,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尽管有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定期检测制度,但不可回避的是,当前的防雷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其中就包括居民楼,尤其是一些老式小区。据了解,防雷设施的安装和检测都需要一定费用,而许多单位不愿承担这笔费用,所以许多的居民楼都没有安装防雷设施,有的即便安装了,也不合乎要求。   同样的隐患在乡镇也同样突出。黄永久说,现在农村私人建房子,三层的小洋楼已经十分普遍,但这些房屋很少安装防雷设施。一些农户还在高出房顶五、六米的竹竿架设室外天线接收电视信号,致使雷电极易与金属接收天线接闪,再由天线引入室内,造成电视机及室内其他设施损毁和人员伤亡;一些农民新建房屋的屋顶上安装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或装饰性铁塔,且大部分未做接地处理,成为引雷装置,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   除此之外,目前防雷设施的年度安全检测的覆盖面还比较有限,主动接受防雷设施检测、申请防雷装置的审核的单位数量有待增加。   另一个忧虑是,目前许多单位和个人在发生雷击事故后,不知道将事故报告到气象部门,给当前的防雷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难度。   [b]D 防雷工作依旧任重道远[/b]   据气象部门调查显示,我市的雷暴日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是每年的7月至9月。在众多的雷击致死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防雷常识、错误地选择避雨地点而造成的。同时,雷雨季节正是农忙季节,野外耕种的农民兄弟由于无防雷意识,没正确躲避雷击,导致死伤。   雷击虽难防,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只要采取了科学、恰当的防范措施,雷击事故造成的损失完全可以降低,甚至是避免。随州市气象局负责人称,当前防雷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对雷暴天气进行准确预报和实时监测。   目前,湖北省已经建立了全省闪电定位监测网,对境内发生的雷电情况,分布在省内各地的监测点可以进行实时监测。这一监测的精确度可以具体到乡镇。不仅如此,根据雷达和卫星提供的信息,气象专家还可以对雷雨云的强度、高度、移动速度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对雷暴天气作出预测,提醒大家进行防范。   市气象局局长黎明锋说,尽管随州防雷工作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必须看到的是,各级政府对防雷减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市民的防雷意识在逐步提高,这些变化都令人欣喜。 防雷小知识。   夏季是雷电灾害多发季节,气象局专家提醒各地居民一定要防范这种气象灾害,尤其注意在打雷时尽量减少使用手机。雷电发生时,最好留在室内,关好门窗,不要或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   如果身在室外,切勿站立于山顶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敝蓬拖拉机,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因有屏蔽作用,即使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   若身在野外,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来源: 随州日报社 发布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Notice: Part of the content of this site is submitted, published, edited and uploaded by netizens.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an exchange platform for such work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pyright. If you find any works on the website that infringe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them in a timely manner.
网友评论 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所有评论
还没有人对此发表评论!
登陆后发表评论